产品 求购 供应 文章 问题

0431-81702023
激光
移动互联爆发点转移农村 业界大佬纷纷抢占蓝海

OFweek光通讯网讯 移动互联网已进入稳步增长的成熟期,然而在城市领域的竞争也已经是一片“血色红海”。电商、车辆服务、外卖、家政等移动互联网能够切入的领域都融入了大量的资本和创业者,竞争异常激烈。在城市的“红海”之外,广大农村还有大片的“蓝海”。实际上,业界大佬已经看到了。阿里巴巴在美国上市时马云就曾断言:未来的行业爆发点在农村。

  农村“蓝海”并不是空中楼阁,移动互联网的活跃用户在农村广泛分布。根据易观智库发布的数据报告显示,2014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中,地、县级成熟用户占比35%,比例最高;紧随其后的就是乡镇农村及其他用户,占比23.9%。从职业结构分析,自由职业、个体户、私营企业主用户最多,蓝领用户次之。随着农村网络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移动终端价格的降低,农村已经成为移动互联网网民新的增长地区,“农村包围城市”的趋势已经呈现。

  我国第一次互联网浪潮主要波及的是城市和城市居民。而移动互联网时代,农村和农村居民也已经赶上。据相关调查显示,64.2%的农村网民是通过手机购物,使用电脑购物的只有32.9%。可以说,手机不但是农村网民最主要的网购终端,也是他们最主要的上网终端。移动互联网的爆发,让农村居民跳过PC,直接成为移动终端的用户。

  根据美国媒体的分析,预计到2018年,中国的电子商务市场将超过1万亿美元,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则是主要动力,增长的主力预计将来自中国小城镇和农村地区。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拥有扩大市场的巨大商机。

  今年“双11”,农村淘宝首次加入网络购物狂欢节。阿里巴巴推出村淘App,专门方便农村居民购物。未来3年,阿里巴巴希望培养20万农村青年回家创业,通过农村淘宝搭建县村两级服务网络,以充分发挥电子商务优势。

  移动互联网“下乡”不可避免,那么市场参与者们正在做些什么呢?

  阿里巴巴:村淘新玩法

  “城会玩儿”过时了,“村会玩儿”更带劲!借助宽带网络特别是无线宽带网络的覆盖,数字鸿沟正逐渐消弭。在电子商务领域,农村的朋友们更能玩儿出花样——因为他们不仅是潜在的消费者,他们还是各种农副业产品的天然卖家。

  作为我国电商的旗舰,阿里巴巴率先进行了农村市场的开拓。2014年10月15日,阿里巴巴与浙江桐庐正式签署“农村发展战略落地桐庐试点项目”,阿里巴巴有了第一个“农村淘宝”试点。随后,雄心勃勃的阿里巴巴又推出“千县万村”计划,并承诺3年内拿出100亿,在中国1000个县、10万个村建立农村电子商务。到目前为止,淘宝覆盖了6000个村点的几十万村民,并以每天200个村点的速度进行覆盖。

  一开始,试点的农村淘宝店主还担负着信息管理员的职能,他们卖的不仅是自家的产品,周围的村民也是货物的提供者;与此同时,店主边卖自家商品边帮助有需要的村民网购。随着试点的深入,单打独斗的兼职管理员们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于是“村淘合伙人”便应运而生。由3~5名当地有文化的年轻人作为合伙人,共同专职经营淘宝店,供求信息的发布、营销策略的选择都由这些年轻人担当,而他们也会获得相应的佣金,多劳多得,生意做得红红火火。

  不仅是管理方式的转变,阿里巴巴在物流、平台等方面也给予了农村市场越来越多的重视。最近,阿里巴巴的村淘App上线,它不仅能将村民和农村淘宝合伙人连接在一起,让没有银行卡不能绑定支付宝的村民能够方便购物,还能把所有爆款商品的相关活动都同步到手机界面上来,让村民能够主动获悉活动信息,也方便合伙人与村民实时沟通,选择最为合适的产品。

  京东:打出组合拳

  客观来看,京东发货快一直是其在城市里发展电子商务的“一招鲜”。而发展农村电商,京东有着明确的思路,那就是必须解决农村市场的“痛点”——农村消费者居住比较分散,订单密度比较小,很多物流公司都无法触及,农村消费者很难享受到与城市消费者同样便捷的送货上门和售后服务。对此,京东采用了推出县级服务中心与“京东帮”服务店,同时立足于覆盖近1900个区县的配送站点、近3万名自营配送员队伍,以组合拳继续打造“快”优势。

  一方面,京东自主经营了县级服务中心。县级服务中心除可以为客户提供代下单、配送、展示等服务外,工作内容还包括了招募培训乡村推广员。据悉,2015年1月上中旬,京东“县级服务中心”就已经在包括江苏省宿迁市、湖南省长沙县、四川省仪陇县、山东省平度市等全国多个县市正式开业,预计今年内开业的县级服务中心将超过500家。

  另一方面,为了专门针对大家电提供一站式服务(该业务不在京东县级服务中心的经营范围内),京东还在地方推出了“京东帮”服务店,集营销、配送、安装、维修四位一体。目前,“京东帮”服务店已经在河北省赵县、四川省大邑县、山东省宁津县、广东省连州县和山西省太谷县等多地开业,年内更是有望开到上千家。值得注意的是,“京东帮”服务店与京东之间属于合作关系,采用的是合作模式运营,但其承载的仍是京东的自营家电业务。

 自主经营与合作模式的双线发展,让京东大大加快了全国县域市场的布局速度。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目前京东县级服务中心和“京东帮”服务店的开店计划在时间上并不同步,但最终目标“一县一中心”和“一县一店”一旦达成后,京东商城的全业务就可以无缝覆盖到全国县乡级农村市场。届时,农村消费者也能跟城里人一样在京东商城以优惠的价格买到可靠的商品,同时享受到快捷的物流服务。

  村村乐:“粉刷匠”的逆袭

  从默默无闻到估值10亿,“村村乐”走过了5年多的时间。没有大平台的背景,“村村乐”依靠1000万注册会员、20万网络村官在全国64万个村庄“扎根”,成为最接地气的农村O2O项目。

  “村村乐”的初衷是做农村版的人人网。让在外务工的农民兄弟们通过这一平台了解家乡的信息、联系儿时伙伴,让在农村的青年与同乡交流,了解外面的信息。利用这样的社交网络平台,实现业务落地。

  2010年10月“村村乐”上线,它最初是以BBS为核心。运营者将外出务工人员、学生中的成熟网民培养成为论坛的核心用户,然后利用他们回家探亲的机会,拉拢更多的用户,用积分奖励等方式激发主动性。由于充分利用了农村的人情社交网络以及精心的维护,“村村乐”很快便积累了大量的用户。然而这并没有带来很高的收益。“村村乐”网站运行基本没有收入,投入很大;主要收入来源是在农村粉刷墙体广告,业务量分散、资金到位慢。曾经很长时间,“村村乐”也是在艰难支撑。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农村市场成为广阔“蓝海”。这时在农村“有人、有关系”的“村村乐”开始受到资本市场的青睐。与此同时,“村村乐”也开始转型。在论坛上每个村设定一名“网络村官”,管理本村用户,承接线下业务。20万“网络村官”打通了线上线下的壁垒,增强了用户黏性,“村村乐”实现了从社交平台到O2O平台的转型。

  目前“村村乐”已经建立了农媒体平台、金融惠民服务平台、O2O电商创业平台、中国城乡信息服务平台4个板块。以农媒体平台为例,核心业务还是当初的“刷墙”。“村村乐”利用单独的App系统,直接联系所有的“网络村官”。有需求时总部直接在App上发布任务,各村负责人领取任务后落地执行。任务完成后上传照片,同时上传位置信息,总部能够借此统计业务数量,客户也能直接看到发布效果。深耕农村的“村村乐”是目前看来“接地气”的农村O2O平台。

  腾讯:“下乡”从公益开始

  在业界纷纷将目光瞄准农村市场时,腾讯也不甘寂寞,于8月19日宣布腾讯公益正式启动“互联网+乡村”行动计划,发布“腾讯为村开放平台”,旨在推动乡村借助移动互联网实现跨越式发展。

  虽然“为村”是一个公益项目,但是实际上可不仅仅是公益。从具体的事实上看,腾讯目前在贵州省黎平县铜关村,投入资金并整合渠道资源,组织村民用传统的建筑风格和技术,建造了一组占地46亩、建筑面积5600平方米的“铜关侗族大歌生态博物馆”,旨在借助移动互联网的力量推动当地的旅游。与此同时,腾讯还帮助铜关村建立了中国第一个村级公众服务号,该服务号可以下发村寨通知、举办投票调查、展开活动召集和物资征集、实现公共事务意见交流、举办文化活动分享和对外推荐特产等。

  “腾讯为村开放平台”最大的魅力在于“开放”。事实上,除了铜关村,中国千千万万个农村都可以接入到这个平台上,并产生一系列“化学反应”,而腾讯“互联网+农村”的宏伟蓝图也将由此构成。

  “腾讯只是在搭建平台,希望互联网人才和互联网思维能注入农村,盘活乡村中本身就存在的资源。”腾讯公司副总裁、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理事长郭凯天用这样一句话来诠释“腾讯为村开放平台”的意义,同时他也坦言,“互联网+农村”的探索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痛苦的领悟,直到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才让所有的尝试有了落脚点,“为村”项目可以脱离传统的公益模式华丽转身,真正让互联网切中乡村要害——在信息、情感连接之外,整合各种资源进行财富连接。(黄鱼)

  农业B2B:农田餐桌“手拉手”

  除了电商巨头外,一些小的新兴电商平台也开始在广袤农村“大有作为”,农业B2B领域的创业公司也层出不穷。“从当前农村的资源现状来看,特别是物流资源的现状来看,B2B的交易是能够突破最后一公里障碍限制的,所以应该优先发展B2B。”一亩田集团副总裁高海燕表示。

  在传统的农产品流通模式下,农产品从农户手中到最终摆上消费者的餐桌需要经过很多环节,先是农村合作社从农民手里收货,城市的批发商会从合作社手里收货,并将农产品运到像北京新发地这样的批发市场,然后会有批发商等前来进货,最后才到达果蔬店、超市等地,在这种模式下由于流通环节长,农产品的价格会被抬高,而农业B2B的出现则缩短了流通环节。除了能实现信息对称、公平贸易外,还能提高农产品价格。对此,高海燕表示,通过互联网大数据掌握用户信息,提供更加精准化的产品,让农产品在卖价上提高,这也是在为农民增加收入。

  以一亩田平台为例,目前活跃在该平台上的主要有两类人,一类是供应方,包括散户、大户、合作社、经纪人、龙头企业;另一类是采购方,包括批发商、饭店、超市、深加工企业等。双方通过信息的搜索和发布直接对接。此外,另一家B2B平台田田圈则是以互联网的方式将农资经销的各方整合到一起。把过去的从厂商到经销商、到零售店、再到农民的四级营销链条变成了如今的从厂商、经销商、零售店直接到农民的营销模式,大大缩短了营销的链条。

 

 业内人士分析,一亩田现在大肆“收编”种植大户,当他们“收编”足够多了之后,营销链条还将进一步缩短,甚至可以干掉批发经销商,从产地直供餐厅或者果蔬零售终端店和消费者,农田与餐桌的直接“拉手”有望变成现实。

  农村互联网金融:帮助农民融资

  “三农”问题连续多年是中央一号文件关注的重点。随着近几年来国家“互联网+”战略的全面推进,利用互联网低成本、高效率、跨时空的特性解决好“三农”问题成为必然选择,农村互联网金融就是一系列创新的亮点。

  相比于小微企业,过去农民在发展各类种植、养殖、加工业时面临的“融资难”问题更加突出,地理位置的偏远、信用体系的缺失等都成为不可逾越的障碍。如今,互联网的优势尽显,当它遇到金融,便在农村迅速落地生根。电商、农业服务商、P2P企业、传统金融机构等,在技术、信用数据、终端网点、用户特性掌握等方面各有优势,于是他们也就构成了我国农村互联网金融的主体服务商。总体来说,农村互联网金融聚焦在两大业务类型:一方面在农业生产环节,覆盖农户从农资采购到农产品种植再到加工、销售的全产业链金融需求;另一方面则是聚焦农村消费生活环节,完整地向农民提供信贷、支付、理财、众筹、保险等全产品链金融服务。比如大家熟悉的阿里巴巴借呗、京东白条、云农场等都是面向农村市场的互联网金融产品。以京东为例,其农村金融的核心店在县级服务中心。京东通过一县一店的模式,广泛铺开了县级服务中心,在服务中心上又搭建了推广员机制,针对本地的农村市场,提供营销、物流配送、客户体验和产品展示等服务。今年2月,京东金融开始在江苏宿迁市试点,在推广员机制上引入京东金融的白条、小额信贷等优势金融产品。通过推广员,村民需要种子化肥可以先拿货,等粮食成熟出售以后再付款,以此拉动农村居民消费、解决农村居民融资难等问题。

  借助各路厂商“双11”、春节、春耕农种等关键时间点的大力营销,现在农村已经逐渐培养起这一使用习惯,农村互联网金融正步入一个快速上升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