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 求购 供应 文章 问题

0431-81702023
光学名人
叶培大

叶培大,电子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邮电学院院长,北京邮电大学名誉校长。中国微波通信与光纤通信的开拓者之一。先后为恢复新中国的无线电广播事业、开展微波通信和光纤通信专业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主持八六三计划中通信高技术研究课题的立项论证工作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201111612时在北京逝世,享年96岁?

身世背景

19151018日叶培大出生于上海南汇县的一个书香世家。其父叶时茂为前清秀才,历任私塾、小学及中学国文教师,擅长国画,在江南略有名气。少年时期的叶培大,兄妹五人,家境清贫,全家只能供他一人上学。他从小就懂得珍惜时光,刻苦学习,小学时期学习成绩一直优异。1927年叶培大考入上海民立中学后,曾一度受进步文艺的影响而酷爱文学,假日课余勤于笔耕,常有习作见于报端。上高中时,便矢志学工。

1933年高中毕业后,进入上海私立大同大学物理系就读。次年考入国立北洋工学院电机系,连续三年考试成绩第一。芦沟桥事变后不久,北洋工学院迁至陕西城固,与北平大学、北平师范大学在西安共同成立了西北联合大学

19388月,叶培大以本专业第一名的优秀成绩毕业于国立西北工学院1938年由北洋工学院(天津大学)、北平大学工学院、东北大学工学院东北大学)和私立焦作工学院中国矿业大学)合并组成),留校任电机工程系助教。

19409月,叶培大经学校介绍到重庆国民政府中央广播电台国际广播电台担任工务员工作。同年与袁保鑫女士结为伉俪,袁女士毕业于西北师范学院家政系,治家有方,是叶培大后来在事业上成功的贤内助。

个人履历

1915年出生于上海南汇县新场镇

1938年毕业于国立西北工学院1938-1950)(由国立西北联合大学工学院、东北大学工学院、和焦作工学院(今中国矿业大学河南理工大学)合并组成);

1945年至1946年就读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期间先后在美国国家广播公司(NBC)和加拿大北方电气公司实习。

1947年至1949年,任前中央广播电台工程师,兼南京金陵大学副教授。

19499月,任北洋大学电机系教授。

1952年任天津大学教授兼电信系主任。

1955年任北京邮电学院无线系教授,并先后兼任系主任、副院长、院长、名誉院长,现任北京邮电大学名誉校长。

叶培大教授1965年至1993年间担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委员。

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现为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

1985611,加入中国共产党

1988年当选IEEE会士,现为IEEE终身会士(Life Fellow)

1990年被聘为美国麻省理工电磁科学院院士。

1993年当选为国际计算机通信委员会(IC(c)理事。

2000年任中国通信学会名誉理事长。

201111612时,叶培大先生在北京逝世,享年96岁。

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电子学与通信学科评议组第一届成员兼召集人、第二届成员、第三届特约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光学评议一组第一、二、三届组长,国务院信息办专家组组长,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资深技术顾问等职。曾任北洋大学电机系教授,天津大学电信系系主任,北京邮电学院院长、名誉院长,北京邮电大学名誉校长;是我国光通信及微波通信领域的先驱者,为推动我国微波技术和光通信技术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多项成果获部委级以上奖及七五科技攻关一等奖。

个人荣誉

1989年,主持完成了《通信合理结构》大型咨询报告,由中科院技术科学部大会通过,报送党中央、国务院,受到高度重视,现已有许多内容被采纳。

1990年至1992年间,提出并主持完成了国家“863”计划通信高科技专项的立项论证工作,获批准,并已执行五年多。为推动、组织“863”计划做出卓越贡献,荣获国家科委“863”计划荣誉证书。

1993年主持完成了国家重大科技工程高清晰度电视HDTV)的论证,国务院通过,并启动。

1994年主持中科院技术科学部的建设我国国家信息基础结构研究工作,完成大型咨询报告,呈党中央、国务院。

近十年来,曾经发起、主办了多次通信类大型国际学术会议,并担任大会主席二十多次,为中外学术交流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92年获中国科协国际学术交流二等奖。

叶培大教授还荣获中国科学院荣誉奖章、国际IEEE组织工作奖和美国费城独立宫金钥匙奖等奖励,并首批获得政府特殊津贴。

1995年荣获全国优秀教师、北京市优秀教师、邮电部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

叶培大教授从教五十载,桃李满天下。他在教学上技艺高超,久负盛誉,多年讲授电磁场理论、微波技术、光纤通信等方面二十多门课程。现在仍以85岁高龄亲临讲台,哺育英才。作为博士后、博士生、硕士生导师,他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高水平的优秀人才,其中许多人已成为学术带头人和科研、教学骨干。有的任大学校长,省邮电管理局局长以至邮电部部长。

叶培大教授以他为我国通信事业所做出的杰出贡献而受到国际著名学术机构的高度赞誉。

人生经历

19388,叶培大以本专业第一名的优秀成绩毕业于国立西北工学院(19377月由国立西北联合大学工学院?东北大学工学院焦作工学院(中国矿业大学河南理工大学)合并组成),并留校国立西北工学院任电机工程系助教?

1944年叶培大升为助理工程师,同时兼任金陵大学电机系交流电机实验工作?

1945年叶培大参加美国租借法案官费出洋考试,以电信方面第一名的优秀成绩被录取,并于同年9月初抵达纽约?后经钱凤章的介绍,在美国国家广播公司播音室和发射台实习,后又相继到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实习,同时在哥伦比亚大学就读?

1946年春末,被派到加拿大蒙曲沃尔北方电气公司实习发射机,同年9月回到美国旧金山作参观实习?194611,叶培大归国后回到南京国民政府中央广播电台就职?年底晋升为工程师,被派往南京江东门机房工作,同时兼任金陵大学电机系的副教授?

1948年初,江东门机房拆运到广州,叶培大随船抵穗?19496,南京国民政府中央台的负责人要将100千瓦中波机运往台湾?为保留机器,叶培大?钱凤章等多次商议对策,建议将机器送到广西保存?由于当局不予采纳,他们只得将射频电桥上的一个关键部件扣下?6月底,叶培大与钱凤章等毅然离开广州,于同年9月回到天津北洋大学任教?

1951年叶培大由当时天津市教育局局长张国藩等介绍加入中国民主同盟?

1952,北洋大学改为天津大学,叶培大任天津大学电信系教授兼系主任?同时被选为校工会主席和天津市南开区人民代表?

1955年叶培大随天津大学电信系转入北京邮电学院,相继担任过教授?系主任?院长助理?副院长?院长,1985年担任名誉院长?叶培大是第四?五?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五?六?七届民盟中央常委,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第一届召集人,第二?三届评议组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兼光学组组长,邮电部科技委常委和学位评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19499月回到天津北洋大学起,叶培大就一直在高等院校执教,先后给本科生和研究生讲授过电工学、工程画、电声学、电工基础、无线电、应用电子学、放大器、无线电发送设备、无线电基础、电磁场理论及微波技术、导波场论、微波固体器件、光波导技术基本理论、光纤通信等18门课程。1959年他开始带硕士研究生,是我国最早的一批硕士生导师之一。从1984年开始带博士研究生,截至1990年,他先后指导了32位硕士生和13位博士生,这些毕业研究生中有不少人已成为独立承担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的课题负责人。

叶培大是一名卓有成就的学者,他的成功秘诀正是他所信奉的座右铭——“勤奋刻苦。他不仅自己这样做,而且也是这样要求他的学生和青年教师,尤其是严格要求他指导的研究生。

他坚持学以致用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治学思想。他常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教育学生要注重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的培养,加强工程师基本技能的训练,要求青年教师从最基础的实验工作做起,上讲台的教师一定要参加科研工作。

叶培大在半个世纪的工程、教学、科研和学术研究实践中,发表了一系列有影响的学术专著和论文。其代表作如:60年代初出版的《电磁场理论及微波技术基础》一书,该书内容既有经典的逻辑严谨的电磁场理论,又对微波技术的基本原理从数学上作了翔实深入的分析,对于元器件的设计应用则着重从实际运用出发,深入浅出地加以阐述,易学易懂。两部分内容相辅相成,有机结合,符合教学规律,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该书不仅长期为各高校用作教材,而且成了国内有关科研生产单位科技工作者的必备参考书。70年代中期出版的《微波技术基础》(上、下册)一书,对原理复杂、理论性强的微波铁氧体器件,从基本物理概念出发,采用他自己总结的一套理论体系加以阐述,深入浅出,形象生动,使艰涩、抽象的问题变得清晰、明白,易于接受,深受广大自学读者的欢迎。该书获邮电部优秀图书特别奖。80年代初期他与人合著出版的《光波导技术基本理论》,是国内较早系统介绍光波导及光波导元件的基本理论、基本分析方法和基本设计计算方法的高校教材,为我国光纤通信、集成光学和光电子领域的发展作出了贡献。80年代中期出版的《光纤理论》一书是作者的力作,它反映了光纤理论的最新发展,书中介绍了作者多年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多模光纤传输系统的模式噪声理论、单模光纤传输系统的极化噪声理论,以及光纤微弯理论等。与此同时,叶培大相继在国内外著名杂志上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有近半数是1983年以后在跨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出版的《光波技术》、《量子电子学》、《量子与光电子学》等国际一流杂志上发表的。

献身事业

19409月,叶培大在重庆国民政府中央广播电台值班,担任工务员工作,先后做过广播处的技术工作,兼管扩音工作,装备扩音器,参加过10千瓦中波机及单杆天线的安装工作。1946年冬,曾主持设计、安装、调测当时100千瓦中波机、大型对美对欧的菱形天线,以及南京淮海路播音大厦的音响设备。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叶培大在天津北洋大学任教期间,凭借多年在广播电台从事实际工作的经验,协助改进当时双桥广播发射台的工作;协助设计、安装、测试天安门广播扩音系统;主持省级广播电台播音大厦标准设计等,为恢复新中国的广播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1950年叶培大在《电信建设》上发表了杜黑100千瓦电路的设计、安装与测试一文,这是他多年从事实际工作的理论结晶。此文连同其后发表的中和射频放大器概念,被当时清华等许多大学列为必读补充教材。微波通信和光纤通信的开拓者之一

1955年,叶培大主持研制微波收发信机,获得成功。1958年他与中国科学院合作研究毫米波圆波导H01通信系统,取得成果,并发表论文多篇,如波导H01通信调制方式研究“H01圆波导远距离传输理论微波中继圆波导馈线同轴波导不连续性理论的两点补充等。

1964年叶培大又与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合作,在国内首先研究大气光通信,并在北京、上海等地成功地进行了大气光通信实验。这一时期发表的论文主要有旋磁理论微波理论与技术发展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叶培大的科研工作被迫中断了8年。1974年参加邮电部960路微波中继型机的研制工作,叶培大克服种种困难,在国内首次研制出微波波导校相器、微波波导直接耦合滤波器以及微波分并路器等,为提高960路微波中继型机的质量作出了重要贡献。这项科研成果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集体)。此外,他还设计了120路数字微波系统。并在该系统设计、研制工作的基础上,与人合著出版了《数字微波通信系统及计算机辅助设计》一书。该书的出版,适应了微波通信制式数字化和系统设计普遍采用计算机辅助手段的发展趋势,为我国微波通信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1978年叶培大恢复光通信研究工作后,及时抓住相干光纤通信系统的研究这一具有战略意义的世界性前沿课题。组织攻关,作出了重大贡献,带动了全国的光通信研究工作。1979年夏,北京邮电学院受国家科委委托举办了首次全国光通信技术学习班,由叶培大领衔授课。这次学习班对全国光通信的开展起了启蒙和推动作用。80年代初,叶培大在指导其研究生研究多模光纤传输系统中模式噪声时发表的论文获1983年北京市优秀学术成果奖和世界通信年优秀论文奖。1986年他与人合作的六五攻关项目相干光纤通信系统及部件研制获邮电部科技进步奖,该项成果1988年被列为国家级重大科研成果。同年与其博士生研制的半导体激光器封装结构获国家专利。此外,他还承担了光锁相环——零差相干光通信接收机模分配噪声等两项国家七五攻关项目,以及单频率半导体激光器环状谐振腔半导体激光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为跟踪世界通信先进技术,早日实现我国邮电通信现代化,叶培大曾多次在全国政协会议上,提议开展通信前沿技术的研究。1991年初,经他发起与马大猷等七位中科院学部委员联名给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领导人上书,建议在八六三计划中增设通信高技术研究主题。随后又就此向全国政协七届四次会议递交了大会提案,受到了中央和有关部委的重视和支持。经国家科委批准由叶培大领衔组成了八六三通信高技术战略研究组,叶任专家组组长。经过专家组半年多时间的调研和反复论证,八六三通信高技术研究主题的立项工作终于在1991年底获得国家终审批准。

主要论著

叶培大.100千瓦广播机采用杜黑特电路的原理设计和试验.电信建设,1950,1(9):753~761.

叶培大.中和射频放大器概论.电信建设,1951,2(1):7~14.

3.叶培大.广播发音室技术.电信建设,1950,1(11):964~970.

叶培大.波导通信调制方法的研究.北京邮电学院学报,1960,(1):2~16. 5 叶培大.H01圆波导远距离传输理论.电信科学,1960,(4):28~31.

叶培大.微波中继圆波导馈线.电子学报,1963,(1):51~66.

叶培大.数字微波通信系统传输特性的一种设计方法.通信学报,1980,1(1):19~25.

叶培大.微波伪互补滤波器分并路系统的量优化设计.通信学报,1981,2(3):39~44.

叶培大.光纤通信系统中的模式噪声.通信学报,1981,2(4):80~86.

10 叶培大.多模光纤系统中模式噪声的数字模型与实验.通信学报,1983,4(3):1~7.

11 Ye.Peida.Polarization noise in monomode fiber systems,9th Euro-peanConference on Optical communications.Geneva Switzer land,1983:405~406.

12 Ye.Peida.Moda1 noise and effect of source Spectrum in multimode fibersystem,Iooc′83.Technical Digest,1983:30~31.

13 Ye.Peida.Improved ana1ysis of dispersion penalty in optical fibresys-tems.Optica1 and quantum Electronics(UK),1990,22(1):23~31. 14 Ye.Peida.AchieVement of 6GHZ Wide,continuous and pure fre-quwncy tuning of1.3μm externa1 cavity semiconductor laser and its applications in highresolution spectral measurement.Electron Let-terS(UK),1988,24(15):961~962. 15 Ye.Peida.Linewidth formula for semiconductoroptical fiber ring lasers.IEEEJournal of Quantum Electronics(USA),1988,24(9):1807~1810.

16 Ye.Peida.Theory of direct frequency modulation of semiconductor lasers withintegrated external cavity.IEEE Journal of LightwaveTechnology(USA),1990,8(1):66~70.

17 Ye.Peida.Tunable stabilized singlofrequency GRINROD bxternal coupled cavitysemiconductor lasers.IEEE Journa1 of LightwaveTechnology(USA),1990,8(10):1612~1620.

18 Ye.Peida.Crosstalk in fiber raman amplification for WDM sys-tems.IEEEJournal of Lightwave Technology(USA),1989,7(9):1407~1411.

19 Ye.Peida.Optical communication in China<Invited>.Technical Digest,IOOC′83,Toyko,Japan,1983:300~301.

20 Ye.Peida.Intensity noise of semiconductor Laser in presence of arbi-traryoptical feedback.Electronics Letters(USA),1989,25(7):446~447.

21 叶培大.吴彝尊.电磁场理论及微波技术基础.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1961.

22 叶培大.微波技术基础.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1979.

23 叶培大.吴彝尊.光波导技术基础理论.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1981.

24 叶培大?张静娴.数字微波通信系统及计算机辅助设计.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1983.

25 叶培大.光纤理论.北京:知识出版社,1985.

学术交流

叶培大十分重视并大力倡导学术上的切磋与交流。1980年,叶培大被遴选为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委员。相继担任过中国电子学会理事;中国通信学会理事、常务理事及微波通信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1987年,叶培大被选为跨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会士,并兼任该学会通信学会(Comsoc)国际活动委员会委员,亚太地区委员会委员;国际集成光学及光通信会议(IOOC)国际管理委员会委员;IEEE北京分部主席;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电磁科学研究院(TEA)院士。他的这些特殊身份和社会兼职,是与其热心于国内外的学术交流活动分不开的。随着改革开放形势的发展,叶培大多次出国参加国际会议并发表论文。80年代中后期,他在美国、日本、加拿大、香港、华沙汉城等地国际学术会议上多次应邀作特邀报告和主持会议。他讲的中国的光通信中国的相干光纤通信研究发展有关通信发展战略问题都受到国际同行的称道。他多次担任IEEE主办的国际会议技术程序委员会委员及国际咨询委员会委员,参加评审稿件,为促进国际学术交流和宣传中国的光通信作出了贡献。

1985年后,叶培大曾先后组织过中日光纤科学及电磁场理论会议、中英光纤通信会议、ITT传输研讨会、国际电信流量及网络研讨会、国际通信技术/中英第二次光纤通信/固体及半导体激光器专题会议等国际学术会议,并担任会议主席或合作主席。

鉴于他的学术成就以及他为推动国际学术活动做出的业绩,19886月在费城国际通信会议大会上,费城市市长亲自授予叶培大美国独立宫金钥匙奖;1989年由IEEE主席授予为发展IEEE作出突出贡献奖,同年还被授予中国电信教育的先锋贡献奖。1991年获中国科协国际科技交流二等奖。

先生警句

我就是一个教师,一辈子平平凡凡,平淡而无故事。

----引自《与光同行》

认认真真 、严谨负责地做了一辈子教师,是我人生最大的幸福。

----引自《与光同行》

一贯主张学以致用教学与科研相结合

----引自《与光同行》

搞科研也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这样就可以更好地教书,这才是我的终极目标。

----引自《与光同行》

我当教授就是要讲课,不登台讲课觉得自己就不像一个真正教授的样子了。

----引自《与光同行》

“‘取法乎上,方得其中。’”

----引自《与光同行》

忽视基础将永远落后。

----引自《与光同行》

培养创新能力,一定要勤奋刻苦,锲而不舍。这是基础,没有这个基础,根本就谈不上创新。

----引自《与光同行》

只有工作是国际水平的,培养出来的研究生才是国际水平的,只有培养过程是面向世界的,所造就人才才能走向世界。

----引自《与光同行》

教授学者、科学家最好也要懂一点经济。虽然受精力、时间和专业所限,但至少要入门。

----引自《与光同行》

最重要的是做好自己的事情。

----引自《与光同行》

爱国,我想是我自己、是一个人最起码的品质,不需要更多的理由。

----引自《与光同行》

希望在有生之年里,作为党的一员,接受教育,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为四化工作好一些,贡献多一些。

----引自《与光同行》

我有一个思想状态,可能是很幼稚,就是我从来没有觉得自己是个老头子,反而还感觉很年轻。

----引自《与光同行》

执着出奇·团结致胜

——信息光子学与光通信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题词

学术神圣·笃实淡定

——叶先生学生平实记录

在学术界共事要搞五湖四海。

——叶先生学生平实记录

名师出高徒,大项目出大人才。

——叶先生学生平实记录

做学问要真刀真枪。

——叶先生学生平实记录

“High thinking, low living.”

——叶先生学生平实记录

国际化研究出世界水平。

——叶先生学生平实记录

一定要出去,一定要回来。

——叶先生学生平实记录

老骥伏枥志千里,扶植新秀做人梯,但愿苍天宽时限,夕阳未必逊晨曦。

——叶先生的自勉诗

社会评价

今天的时代无疑是网络的时代,面对这一波世界范围的信息革命浪潮,作为中国信息技术的前行者,叶培大积极多方奔走、反复呼吁,直接促成了通信高技术最终被纳入国家“863”计划。之后,他又发起并组织了八五通信建设基础性研究项目。他长期从事微波与光通信研究,为我国通信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卓绝的贡献,被人们尊称为新中国微波通信的领路人新时代光纤通信的开拓者中国信息高速公路的奠基人

一位资深教授、一位大学院长、一位九十岁的老人,叶培大就这样始终如一地坚持站在三尺讲台上,并承担着繁重的一线教学任务。面对众人的惊讶,叶培大认为当教授就要讲课。因为,在他看来认认真真、严谨负责地做了一辈子教师,是我人生最大的幸福

2002年,他荣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时至今日,叶培大先生仍然工作在科研教学的第一线,悉心辅导博士生和硕士生。用叶先生的话来说,我当教授就是要讲课,不登台讲课觉得自己就不像一个真正教授的样子了。他总是说:老师之于学生,责任最重要,是第一位的。他并不希望自己的学生只会沿着导师的既定路线走下去,而是希望他们能在他的引领下,拨开障目的荆棘,真正开悟修行,开辟出一条自己的创新之路。

每年盛夏都是叶培大最忙碌的时候。弟子们提交的一叠叠厚厚的论文,他都要字斟句酌地逐一审读,而后就是主持或参与环节复杂的论文答辩、评议。我愿在有限的人生,尽量多作贡献。叶培大先生如是说。